本報訊 (記者閆偉)每天,我市有近500噸城市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經過堆肥處理後,成為東西山綠化的肥料。污水廠污泥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一種附屬產品,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近年來,隨著城市污水處理量的增加,污泥的產生量也在增加。目前,我市市區有7個城市污水處理廠,每天產生500餘噸污泥。據市城管委負責人介紹,我國的污泥處理原則是“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但至今未形成較為統一的污泥處理、處置理念。2000年以來,污泥的處理、處置逐漸由過去的濃縮、脫水、乾化、簡易堆放等初級處理髮展到衛生填埋、堆肥發酵、乾化焚燒等技術上來。污泥中有機質、氮、磷、鉀含量豐富,目前,我市90%以上的污泥經過堆肥處理後成為肥料,由於污泥中含有重金屬成分,雖然達到了相關排放要求,但我市嚴禁其進入農田,主要用於園林、山林綠化及生態修複等。剩餘的約10%的污泥則被乾化焚燒處理。目前,我市有2家污泥堆肥處理企業,每處理一噸污泥可得到36元的政府補貼。晉祠有機複合肥廠就是其中的一家污泥處理企業,據該企業負責人介紹,該廠每月處理7000餘噸污泥,處理後產生的肥料主要進入東、西山綠化工程,用戶普遍反映其比化肥好用。我市力爭明年在清徐循環經濟環衛產業示褐藻醣膠範基地內建成國內目前處理工藝最先進的污泥處置項目。  (原標題:污水廠污泥變身綠化肥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vpequtrrmkx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